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开福区纪委监委立足地域文化特点,不断拓展教育功能、擦亮文化品牌,让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持续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清廉是我们家的一个法宝,我们经常告诉家人,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要堂堂正正做人。儿媳时任区里某职能部门的关键职位时,一位亲戚想多结点工程款,拎着大包小包到我家。儿媳告诉他‘一切按章办事,这些财礼赶快拿走,不然我会带到局里上交……’从此少有亲戚来家里‘开后门’了。”11月9日,在“‘强省会’中家力量——开福区清廉家庭建设巡礼”活动现场,获得“好家风”家庭的代表,新河街道居民林秀华,向大家分享了廉洁家风的故事。
开福清廉家庭“好家风”家庭代表林秀华向大家分享廉洁家风故事。
活动现场,对评选出来的20户“清廉家庭”进行了表彰。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清廉家风故事,以VCR、情景剧及音诗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再现,奏出新时代廉曲。
开福区“清廉家庭”代表登台领奖
开福区近年来通过“清廉家庭”评选、聘请“廉内助”“写家书、晒家风”等各类活动,引导大家修身律己、廉洁齐家,让正能量成为社会新风尚。开福区依托区域底蕴丰厚的廉洁文化资源,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在拓展表现形式、创新宣传手法、丰富文化活动等方面下功夫,把廉洁文化沉到基层,让廉洁思想深入人心。
设置讲习所 阵地有形
增强廉洁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和实效性,需要化无形为有形,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阵地场所。今年以来,开福区纪委监委推动各街道设立党章党规讲习所,各区直部门设立党章党规专题课堂,成立讲师团,吸纳百名优秀讲师。课程内容涵盖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疫情防控、宣讲培训等方面,突出思想性、实践性、专业性,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加强思想建设。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党员干部的想法,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制定讲习计划和讲习方案,分批分步骤推进讲习,带头讲授专题党课,进一步深化全区廉政教育工作。各街道、区直部门建立健全“讲习”制度,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共开展讲习培训200余场,参训人数万余人,引导党员干部“讲”“习”结合,通过党章党规讲习所(专题课堂)把党的声音及时转化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实际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开福区沙坪街道党章党规讲习所开讲。
10月24日,开福区沙坪街道党章党规讲习所开讲,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街道纪工委书记李启源认真领读时有感而发。
“党章镌刻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诉说着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和时代重任,是全面、快速、准确了解中国共产党成长史的宝典。对于党员来说,党章是一生的必修课。我们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维护党章尊严、贯彻党章规定作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茶子山村工作人员易德鹏说。
此次将讲习所设立在茶子山村,旨在将阵地建设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便于街道党员干部就近就便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有效确保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基层一线得到及时学习贯彻。
党章党规讲习所(专题课堂)与党员干部实际、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融入融合街域特色,阐释清廉的不同内涵,增强组织凝聚力。
清水塘街道讲习所利用党建红色地图,挖掘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元素,以红色文化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三晚上组织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讲习所活动,让受众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血与火的年代,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湘雅路街道创新党章党规讲习所形式,开展“群众提问、领导解答”的模式,即针对社区居民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涉及到的相关政策、法规列入讲习所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宣讲、解答。
伍家岭街道党章党规讲习所充分利用辖区内好人馆形成的良好基础,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组织邓学东、花钟麟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入讲习所进行廉政宣讲,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清廉事迹感染市民,激发人们坚守廉洁底线。
“党章党规讲习所的设立,既是定期解读党章党规,打通基层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形成教育、引导、发动党员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平台;既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着力强化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抓手,也是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进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宣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具体举措。”开福区纪委常委任洁琳说。
筑清廉单元 全域可见
“清廉单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特色样板,带动和聚合多方力量,实现全面覆盖。”开福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开福区还设立了清廉机关、清廉行业、清廉园区、清廉企业、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社区(村)、清廉家庭等八个清廉单元建设,明确了清廉单元创建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通过清廉单元建设带动“清廉开福”全方位全领域推进,通过显性监察,让纪检监察工作清晰可见,以“清”促“治”延伸监督触角至末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走进群众、融入城市生活,营造清朗风气。
古往今来,好家风都是无价之宝。传承好家风是新时代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领导干部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清廉开福”建设中,规定了“家风条款”,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廉洁齐家”,家风建设由“软要求”变成“硬约束”。今年,开福区纪委监委首次选聘了10名党员干部家属为“廉内助”。
“丈夫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首先要做到有坚强的廉政意识,有牢固的纪律底线,作为‘半边天’的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家庭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当好‘守门员’,做好‘廉内助’,才能使这种幸福长久。”仇莹,作为“廉内助”代表,在受聘仪式中向全区党员干部家属发出“家庭助廉”倡议。通过凝聚“家力量”,构架清廉家庭新模式,引导干部家属当好支持工作的“贤内助”和树立良好家风的“廉内助”。今年以来,开福区通过清廉家庭系列宣传活动,聘请10名廉内助,授牌2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凝聚“家力量”,构建了清廉家庭新模式。
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的“竹娃娃”。
走进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宛如错入竹林。校门入口处,是6个颜色从嫩黄到深绿的“竹娃娃”,教学楼外墙设计成了一根铭刻着校训的“竹竿”,墙上的百竹图是用一百种字体写成的“竹”字……
“竹向来被赋予坚毅、清廉等文化意义,又有‘廉竹’的美誉,因此我们将学校清廉教育的关键词确定为‘谦虚、坚韧、正直、清廉’。”校长郑湘莎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新竹二小立足于本校特色,将清廉教育融入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中。如果说人文景观是清廉文化的无形熏陶,那么制度管理则是清廉校园建设的有效保障。
今年以来,开福区开展清廉教育主题活动百余场,参与师生3万余人,重点培育创建清水塘三小等一批省、市级示范“特色品牌”的清廉学校。
在清廉学校建设中,开福区还聚焦师德师风、招生收费、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建立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责任制、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问题防范机制,并落实到教育管理全过程。
“线上+线下”联动 廉韵可感
传播廉洁文化,开福区纪委监委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打出一套廉洁文化建设“组合拳”。
说唱MV《清廉开福青年唱》在巡礼活动现场展示。
“我们是开福年轻一代,未来希望之光。十步之内有芳草,就在这片土壤……”一支由开福“后浪”主创的说唱MV《清廉开福青年唱》在年轻人中刷屏并传唱开来,它传播着清正勤廉、昂扬向上的开福“青廉”作风。这是“清廉建设”主题短视频征集比赛结出的硕果。开福区纪委监委主动接轨网络,把宣传阵地前移到“云端”,让廉洁文化潮起来,融入年轻人的心中。
开福区还将“廉洁因子”融入到红色资源中,录制“扫码即听”的廉政故事声音集,全区100余名领导干部、志愿者参与了讲述历史中的清廉故事录制,制作了800余期音视频节目,把抽象的红色资源活化为可视、可读、可感、可触的清廉文化作品,推进清廉文化实起来、活起来。这些音视频节目,通过电台、公众号、扫码听书等形式,转发和点赞2万余人次,线上受众超40万人,在“云端”讲好廉洁开福好故事。
芙蓉北路街道江湾社区已被打造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样本点,社区运用“掌上世纪城”微信公众号,开通了直播党课,线上公开各类民生信息,实现了网上“廉连看”,设置了图书“廉心角”,定期播放红色电影,打造充满活力的廉洁清风社区。
以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为核心,串联起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烈士公园等12处红色历史建筑和文博展馆,以红色为背景,注入廉政元素的旅游线路,在历史的厚重中彰显廉政风采;
打造“文化点”,开福区纪委监委与湘雅路街道、通泰街街道等16个街道、56个社区共同打造“廉政小书屋”,引入上万册书籍供党员干部和群众免费借阅,让廉政书香味更浓;
在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规划中统筹廉洁文化阵地建设,绘制多条经典清廉旅游线路,打造茶子山清荷公园、百善台社区廉政书苑等清廉文化阵地48个;
开福区不断放大清廉阵地的聚集效应,促进“廉、文、旅”深度融合。“清廉开福”逐渐成为具有高辨识度、高认知度、高美誉度的特色品牌,贯通各项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润泽着大地。
来源:长沙观察
编辑: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