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长沙市开福区志(1989-2012)》编纂发行工作座谈会召开。该部著作历时7年,分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等23篇及人物传,共计100余万字,成书后获得了中央、省市领导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长沙市地方志编纂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习加,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伟峰,区领导易文斌、朱江参加座谈会。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开福区是长沙的中心城区,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这里人文荟萃、通江达海、坐拥“一江四河十湖”风光旖旎,集水、陆、铁、管、空五元交通要素为一体,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芙蓉中路金融商务区均在此蓬勃发展。
《长沙市开福区志》编委会总编室主任朱志雄介绍,该部区志共23篇81章300节,从2013年3月成了编纂委员会起,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编纂过程克服了资料不足、史料不齐、人员紧缺等多重不利因素。这部跨度24年的著作是长沙城北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开福区(长沙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大型综合工具书,可为社会各界认识长沙、了解开福提供详尽的参考,该书的出版发行为承载乡愁、延续文脉、传播开福好声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谢伟峰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开福区志》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此项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幕的关键节点,《开福区志》出版发行对开福“创新跨越、迈向北强”的现代化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区要扎实做好区志出版发行各项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读志用志,以古鉴今、审时通变,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工作本领;编修地方志是一项功在当代、益泽后世的文化基础工程,是为党立言、为国立功、为时代立鉴、为人民立德的德政工程。希望区志部门注重下一届志书的史料积累,不断创新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深挖方志资源,推动开福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据悉,《长沙市开福区志(1989—2012)》线上线下同步发行,市民登录开福区政务网站方志专栏,或进省、市博物馆和图书馆,均可在线查阅或借阅。
来源:微开福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