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图丨戏曲名师进社区,戏迷学唱戏“有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贺文兵 常君 编辑:韩阳 2020-11-18 09:58:59
—分享—

“走走走,去通泰戏台学唱戏去……”15日,由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政府举办,开福区文体新局、开福区文化馆承办,通泰街街道、湘春路社区协办的“‘湘’约开福 戏韵名城”花鼓戏大讲堂在湘春路社区通泰戏台开讲,居民戏迷齐聚一堂学唱戏。

周文清老师在介绍花鼓戏的历史文化。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周文清老师在介绍花鼓戏的历史文化。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下午3时,戏台下坐得满满当当,其中有老戏骨,也有新戏迷。主讲的老师也是大有来头,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常务理事、湖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南艺术学院副院长周文清老师。

周文清老师在教唱。

周文清老师在教唱。

“湖南花鼓戏和其他的戏剧表现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花鼓戏乡土气息浓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花鼓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站在戏台现场教学的周文清特意用“接地气”的长沙话来和大家讲课,一下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戏台下,前来学唱戏的居民坐得满满当当。

戏台下,前来学唱戏的居民坐得满满当当。

周文清通过电脑在投影屏上打开花鼓戏教唱软件,带着台下戏迷一字一句教唱起《刘海砍樵》。“湖南花鼓戏根据流行地区的不同可细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永州花鼓戏、益阳花鼓戏等流派,我现在教唱的是长沙花鼓戏。”周文清边教唱边介绍,并着重教唱了花鼓戏演唱中"气振音""水漱音""疙瘩音""纺车音"等特殊演唱技巧,并从声乐角度分析了花鼓戏常用唱腔中行腔咬字的技法与技巧。

台下,戏迷在跟着老师学唱花鼓戏。

台下,戏迷在跟着老师学唱花鼓戏。

教唱现场,周文清将戏迷们分为男声部和女声部,在教唱起家喻户晓的《刘海砍樵》时,台上台下连成一片。其间,两位位戏迷更是利用难得的机会,自告奋勇的上台唱起了《刘海砍樵》桥段,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小学生来到教唱现场,跟着台上的周文清老师一字一句唱起了“手拉风箱,呼呼地响……”

一名行动不便的老戏骨开着“专车”来学唱戏。

一名行动不便的老戏骨开着“专车”来学唱戏。

“我是花鼓戏铁杆粉丝,既喜欢看又喜欢唱,但唱不出那个味道,一直遗憾的是今生没去学唱戏……”36岁的居民戏迷梁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花鼓戏专业演唱大师能进社区传授演唱技艺真是太难得了。“此次花鼓戏大讲堂是社区今年以来举办的第二次传统戏曲进社区的惠民活动。”湘春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芬介绍,通泰老街人文历史厚重,社区利用通泰老街近年提质提档和有机更新的契机,打造了黄兴红韵书院、通泰戏台等一批文化阵地,传统的花鼓戏,淳朴的湘剧折子戏在这里轮番登场,居民和戏迷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通泰戏台也逐渐成为居民的共享共娱共乐之地。

几名小学生来到教唱现场。

几名小学生来到教唱现场。

据悉,湖南花鼓戏是由民间歌舞地花鼓、花灯发展而来的,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是湖南最为流行的地方小戏。“花鼓戏因其浓厚的地方色彩、生动的语言、活泼的曲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诙谐的风格,受到大众的喜爱。”开福区文化馆馆长阎慧介绍,接下来,“‘湘’约开福 戏韵名城”花鼓戏教唱活动将走进全区各个社区,在满足居民学唱和了解花鼓戏曲文化的同时,广泛传播花鼓戏这一非物质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长沙花鼓戏。(贺文兵 常君)

教唱现场气氛热烈。

教唱现场气氛热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贺文兵 常君

编辑:韩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开福区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