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逛福地 领略伟人风采 体验非遗文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9日讯(记者 胡什)5月9日-10日,第三届“中国福”城市文化交流活动在长沙市开福区举办。来自江西安福县、福建福鼎市、云南福贡县、新疆福海县、贵州福泉市、山东福山区、广西永福县等8座城市的佳客齐聚开福,共同探讨福文化的内涵,搭建城市间福文化沟通交流的平台,传承和发扬福文化。今天下午,福城市出席嘉宾、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开福区政协委员、老委员联谊会成员,来到橘子洲头,参观了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展览馆和长沙市非遗展示馆。
嘉宾们首先瞻仰了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它展示的是1925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形象。设计的雕塑总高度为32米,东西长83米,南北宽4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毛主席雕塑。主席的头部面向东南方,注视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注视着曾经革命奋斗的青春热土,仿佛一代伟人对这片热土的永久关注和对话。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展览馆位于雕塑基座部分,用于展示橘子洲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以及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艺术展品。展览通过《同学少年》《上下求索》《伉俪情深》与《浪遏飞舟》四个篇章,系统展示毛泽东初离韶山来长沙求学,对“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艰难探索,与杨开慧的相遇相知,而后从领导工农运动到发动秋收起义的革命历程。毛泽东由此启航,开始了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长沙因而成为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核心。
嘉宾们表示,参观此次展览,重温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真切体会到了革命老前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运筹帷幄的雄才伟略。置身于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下,神情严肃地注视着高大的雕塑,耳朵里仿佛又一次听到了那洪亮的湘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来到长沙市非遗展示馆,嘉宾们感受到了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魅力。展示馆围绕“家”的主题,将展厅分为家堂、家艺、家音、家味、家节、家人六大部分,收藏各类非遗展品千余件。除实物展外,还采用幻影成像、多媒体互动等手段,融入寓教于乐的非遗知识竞答和猜谜游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一座集赏、玩、学、品、售于一体的活态非遗展示馆。
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在非遗馆,师傅们手把手教起了嘉宾们做面人。“把粉红色的面团搓成一个鸡蛋形状,做成猪身子,白色的面团用模具压扁做成猪肚子。做猪蹄有个小技巧,把面团搓成长条,一分为四,轻轻压成柱状,沾上一点点黑色的面团,再给小猪添上眼睛、耳朵、鼻子,时下最流行的“小猪佩奇”,就诞生了。”在师傅的指导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猪在嘉宾手中成型,“这样的活动不仅体验了非遗文化的精粹,而且还能带回家乡留作纪念,很有意义。”嘉宾们表示。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