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周和平)中国式过马路、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后扶不扶……今后,《公民教育》读本将引导中小学生“挺身而出”。昨日,记者从在长沙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示——长沙市开福区公民教育现场会上获悉,该区公民教育经验正式向全国推介。开福区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出版《公民教育》系列丛书,经过四年的课题实证研究,基本形成“五环三元”教育常态,即“重建校园公共生活、开发公民教育课程、国家课程学科渗透、自主自治组织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模式和“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
“公民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课程、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民主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公共生活。”开福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谭树茗介绍,开福区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后,搭建了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民主、责任、爱心、尊重、规则、权利”六个核心,并吸纳全国各地的优秀素材,将“六个核心”细化成读本,“在全国率先编写《公民教育》读本。”其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各分为一册,初、高中各为一册。经试用和修改完善。记者注意到,这五本读本小巧轻便,翻开书本,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跃然眼前,感染力极强。
现场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湖南省教育学会、市教育局协办,开福区政府承办。会议期间,开福区教育局的“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小公民——区域推进中小学公民教育课题研究的探索”向来自全国的与会代表专题介绍,并对长沙市北雅中学、清水塘第三小学、育德小学三所学校公民教育特色工作进行现场观摩。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对开福区公民教育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高度肯定和全面推介。
湖南日报4月26日讯(记者 姚学文 王晗)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今天在长沙落幕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成果展示——长沙市开福区公民教育现场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集中探讨。会上,开福区公民教育经验受到推崇。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开福区人民政府承办的这一盛会,吸引了来自教育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00余位专家、学者。
专家们进行了现场观摩,并集中开展研讨。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式过马路”、小悦悦事件……这些令大家感到痛心惋惜的事件或现象,背后的根源是公民教育的缺失。而中国的教育又忽视对学生开展公民教育,课程没有提供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平台,校园生活也没有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2011年,开福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对学生开展公民教育。经过4年努力,该区提炼了“民主、责任、爱心、尊重、规则、权利”为关键词的公民教育核心目标,自编了《公民教育》教材,制定了公民教育实施指南和实践活动指导手册。
同时,各校也积极创新,引导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培养公民意识。北雅中学建立“模拟联合国”等20多个学生自主自治社团。清水塘三小学生通过自主开展社会调查,给市长写信,促成了812路公交车开通。育德小学开展“关于橘子洲烟花燃放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促成市政府缩短烟花燃放时间,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来源:长沙晚报 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周和平 记者 姚学文 王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