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薇频 通讯员 李珍)昨日一大早,湘江之滨,唱唱跳跳的群众文艺团队中,开福区通泰街就有9支,吸引了众多“粉丝”驻足欣赏。百年时务学堂里传来琅琅诗声,居民在这里举办诗歌朗诵派对。梓园民国老戏台上,一人分饰两角的湖南传统花鼓戏《老汉驮妻》唱罢,台下观众叫好不断。在千年古街通泰街,处处可见文化风景。
通泰街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缩影,辖区内集聚着时务学堂、民国梓园旅社及老戏台、左宗棠花园、韩国临时政府旧址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还有全市目前保存最好的麻石老街潮宗街。近年来,随着中山西路棚改实施,万达城市综合体崛起,滨江产业带逐渐形成,街道经济快速迈入亿元方阵。
“文化是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在高楼大厦崛起的同时,绝不能让文化‘软实力’塌陷!”通泰街街道工委提出,以文化引领社会和谐,建设幸福街道。创办于1957年的通泰街老妈妈艺术团,历经半世纪长盛不衰,由13名老太太发展到了200多名成员。街道由此受到启发,精心搭建“以文乐民”的群众大舞台,引导社区文艺队从单纯的求美求乐,发展到打造文化品牌。如今,通泰街社区文艺团老中青三代代代相接:老妈妈艺术团越唱越火,光是全国性的奖项就捧回6次;将满10岁的寿星街社区黑玫瑰艺术团,在文明城市创建、奥运圣火长沙传递等重大活动中表现抢眼,成为一张靓丽的文明名片;新成立的连升街心悦艺术团,被称为“老百姓身边的艺术团”,势头正劲。
居民成为主唱主演的草根明星,家门口处处都有欢腾的“百姓舞台”,通泰人幸福指数、文明素质悄然提升。在西园社区,居民何尚前一开始抵触文明创建,被社区文艺团队原汁原味地编成了相声演出。他十分惭愧,态度来了个大转变:主动带领家人积极参与,全家三人成了文明志愿者。最终,这个故事也被搬上了社区舞台。
“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以文育民”辐射效应显现。街道工委书记黎明告诉记者,总人口4.4万人的通泰街,10%的居民加入了各类文艺团体。今天,全街9个社区,个个都有一支以上叫得响的艺术团,走出了大批“歌星”、“戏迷”、“朗诵达人”、“舞林高手”。与之相伴的新气象是:打麻将的少了,婆媳矛盾少了,乐于奉献、关心公益的志愿者多了!
文化激活了和谐通泰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街道发案率逐年下降,全街涌现出800多户各级“五好文明家庭”。今年8月,街道捧回了全市“十强街道”的奖牌。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薇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