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巷深处的京胡传人 40年制琴逾万把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编辑:redcloud 2012-09-04 09:18:00
—分享—

  

 

  老薛在校验他手工制作的新琴。 莫瑜 李卓 摄影报道

  首席记者 李卓 实习生 莫瑜 李书琴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昨日下午,在即将拆迁的北正街长春里19号的小巷深处,咿咿呀呀的京胡声伴着《红灯记》唱段幽幽飘出,让人恍觉时光回溯。

  拉京胡的是62岁的薛飞。他是长沙市唯一一位制作京胡的老手工艺人。40年来,他手工制作的京胡已卖出1万多把。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光流逝,很多老手艺的青春渐行渐远,濒临失传,而他的京胡手艺却历久弥新:他首创用特制的聚酯透明塑料替代传统蟒蛇皮,用作京胡筒皮,不仅有着同样美妙的音色,而且更加生态环保耐用。明年,他还将出版一本京胡制作工艺书籍,将手艺绝活毫无保留地传诸后辈。

  【坚持】

  老师傅蜗居小巷做了40年京胡

  长春里19号的小巷差不多走到头,推开一扇锈迹斑驳的铁门,就来到了薛飞师傅的京胡制作手工坊。不到20平方米的客厅里,左右两面橱窗里挂满了胡琴,有京胡、京二胡、三弦,大大小小,超过100把。“这只是我的琴的一部分,我家二楼、三楼的柜子都装满了,一共超过300把。”薛飞说。

  老薛出生于1950年,手工制作胡琴逾40年。作为长沙唯一一位制作京胡的老手工艺人,老人却认为他和京胡的缘分还才开始。“一样你热爱的艺术品,永远都钻研不透它,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好好琢磨。”老薛说,自己十六七岁时,还是知青,上山下乡的他开始学唱样板戏。

  因为唱样板戏,老薛迷上了京胡,20岁开始拉京胡,22岁学着手工做京胡。“我做胡琴40年了,卖出过上万把琴,大家都说我做得好。现在湖南的京胡玩家,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把我做的琴!”老薛说,行家的收藏,就是他坚持的动力。

  【热爱】

  怀揣积蓄赴京,一口气买6把名琴

  “学手艺真是不容易!”老薛感叹,他师从家住蔡锷路的名师王师傅,每天跑到师傅家里去,从最基本的做起,砍竹子、晒竹子,烤竹、抛光,从打杂做起学艺5年才出师。

  学成之后,他一边制作,一边创新。上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技艺,他怀揣所有积蓄独自到北京,每把1000元的名琴,他一口气买了6把,卖家惊呼他是“琴痴”。

  京胡主要由琴杆、琴筒、弦马、琴弦和弓子等部件构成,制作很繁杂,从选竹、砍竹、晒竹,到烤竹、做筒、抛光、打磨、蒙皮、打轴、做杆子、组装,都是他亲力亲为。一把京胡的制作时间至少要一星期。对不直的杆子,薛师傅要用酒精灯慢慢地烤,凸出的结头要细细打磨,竹筒的里里外外还要烧烤、打磨,一直到圆滑、亮泽。如果琴杆是罗汉竹、湘妃竹、紫竹,做工将更考究,售价更加不菲。

  【创新】

  巧用聚酯透明塑料替代蟒皮

  稍懂胡琴制作的人都知道,过去京胡的筒皮都是用蛇皮蒙的,黑色的野生蟒蛇皮。薛师傅认为用这种材料要杀生,不仅对动物残忍,价格相当昂贵,而且使用时间只有1年左右。

  “老手艺如果一条胡同走到黑,迟早会没有生命力。”老薛认为,传统手艺必须在自己手上焕发青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创新。从蒙皮工艺开始,他琢磨起革新老手艺,用很多材料尝试改造,从尼龙布、伞面,到最后发现某种特制的聚酯透明塑料效果最好。他又仿照蛇皮的黑底白格子花纹,用油墨绘出了同样美观的蒙皮。“行家不用手摸的话,从音色和外观判断,很难发现那是仿蟒皮。”

  “我现在正在写一本京胡制作工艺的书籍,准备明年出版。”薛师傅说,他打算将自己琢磨出的京胡制作手艺绝活,全部写进这本书里,包括他的创新方法。这本书他计划三年内写完,现在已是第二年。他还准备招3个弟子,现在已有很多人想拜他为师。但是他希望,能让耐得住寂寞,热爱京胡制作这门“老古董”手艺的年轻人师承自己,让老手艺代代出新。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开福区站首页